巨头的计划
不仅我国的互联网巨头有布局稳定币的计划,据《华尔街日报》最新报道,零售巨头沃尔玛、亚马逊,以及旅游网站Expedia和多家航空公司,也正在考虑自行发行稳定币,将其作为消费者购物的支付工具。
传统支付体系将迎来重大冲击吗?
公开资料显示,对于像沃尔玛和亚马逊这样的头部公司,稳定币能为其提供绕过与传统支付方式相关的高费用的机会。
目前,当客户使用信用卡或借记卡购物时,商家需支付占总购买金额1-3%不等的交易费用。这些费用主要被银行及Visa和万事达卡等掌控支付基础设施的卡网络所占据。而且,支付结算往往需要数天时间,这直接延迟了商户收到销售收入的时间。相比之下,稳定币提供了更快速结算的可能性。
电商巨头Shopify也已经开始布局稳定币。它宣布将通过加密货币交易所Coinbase旗下的以太坊二层网络 Base,为其商户引入稳定币支付。该功能于 6 月 12 日起向一小部分“早期接入”商户开放,预计今年晚些时候将面向所有使用 Shopify Payments 的商户全面推广。一旦全面上线,34个国家的商户将能够在链上接受Circle发行的 USDC 稳定币支付,同时收到以本地货币结算的款项,无需承担外币交易手续费。
要指出的是,稳定币本质上是与美元、法币等保持一对一兑换比例的数字代币,由现金或国债等现金类资产储备支持。
目前,流通中的美元稳定币(如USDC、USDT等)总市值已经突破千亿美元,功能上相当于数字化的“存款”货币,被广泛用于加密交易和跨境资金转移。
需重视背后的风险
支付人士分析表示,短期之内应该不太会被完全替代,但稳定币支付更加便利快捷、成本更低,尤其对跨境支付是非常明显的优势。这将会对传统支付手段产生挑战。
比如一个全球性电子商务平台如果采用稳定币作为支付工具,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用它进行支付和交换。这与传统支付手段相比拓展了更多场景。像Visa这类支付方式,很多时候并没有被广泛运用在真实消费场景中,人们还需要其他支付手段。而稳定币,尤其是跨境支付,会更加快捷方便、成本更低。更重要的是它被直接嵌入到人们日常的消费场景中。虽然使用时可能只看到一个界面,但带来的结果是更快捷的支付。无论如何,这都会对现有支付手段形成挑战和升级。
但是需要注意的是,稳定币的快速崛起背后也出现一些隐忧。部分专家将稳定币比作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“影子银行”,担心其缺乏传统银行的安全网保护,潜藏着挤兑和传染风险。
据券商研报分析,稳定币的主要风险来自发行商的合规风险以及运营管理风险。稳定币的底层是基于共识和加密算法的区块链技术,难以被直接攻破,长期以来表现稳健的比特币能够证明这一点。与此同时,更大的风险来自稳定币发行人。储备资产透明度不足是重要隐患,如果发行人未能公开、可信地证明锚定资产储备充足,投资者信心将受损,引发挤兑风险。
头部稳定币USDT曾因历史上信息披露不充分遭受质疑。另外,以Binance和Paxos合作发行的BUSD为例,尽管号称有100%现金及美债储备且受纽约州金融服务部监管,但2023年初监管机构仍以存在未决合规问题为由,勒令Paxos停止发行BUSD,导致BUSD短暂脱锚,用户信心遭重创,目前BUSD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。
